丁宗明
申请我的百科个人简介
丁宗明,苗族,今年43岁,来自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。从医二十余年,祖传正骨,从小在父亲培养带领下学习正骨手法。父亲丁思元,在职村医全科四十余年,家传正骨手法在当地小有影响,本人初中后就读于怀化市高等专科学校,学习西医临床。1997年至2000年学习期满,2000至2002年在部队参军,退役后回到地方继续随父在诊所行医至今。期间多次拜访名师学习筋骨方面的培训学习。如“骨旋移”创始人李吉尚老师等。
家传正骨发源于杭州府钱塘县,受卿公因仕于靖定居于兹,创立“青松堂”,受人习武炼丹,串邻走乡。其中,第五代传人丁正成,生于民国十年(公元 1916 年),自幼聪 敏,深受族人宠爱,七岁时随父习医识药,精研《正骨范》、《伤寒》等 诸经,因其悟性甚高,其父便将丁氏祖传秘方及正骨手法尽传于丁正成, 丁正成一生于医学医道精求不倦,尤善骨伤科,为当地方圆百里村民医治 骨折、骨髓炎(骨结核)、风湿瘫痪等顽疾,深得百姓敬重。1976 年丁氏 第二十三派"青松堂"第六代传人丁思元接续正骨祖业,深得家传,于 2003 年被评为“全国第三届优秀乡村医生”,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至今 30 余年。 多方收集民间验方、偏方、秘方;在继承祖传手法正骨的基础上不断总结 经验,对难以治疗的各种粉碎性骨折、脊柱压缩性骨折、骨质疏松症及腰 椎间盘突出、骨质增生等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。本人丁宗明从小随家父,在临床上耳濡目染,言传身教。多年来在手法正骨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, 特别是在脊椎,膝关节诊治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特色手法。并在父亲丁思元的带领下于 2005 年参与编写了“颈、腰椎间盘突出”的相关论文,在首 届《治疗颈肩腰腿痛》专题研讨会“特色传承与创新论坛”发表。2022年《丁氏正骨》被靖州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。2022年《丁氏七叶系列产品》被荣选为中华老字号。
丁氏正骨效防祖传的辩证思路,遵循知祥备细,心慈术狠,正,整, 接,实的治疗原则,秉承轻,透,巧的手法特点,痛点小、能快速正骨, 松解筋结点。坚持手法为主,药物为辅,佐以器具的治疗理念,并结合自 身多年的临床经验,形成独特的治疗方法。其中,用于辅助治疗的药物即 “丁氏七叶膏”,由数十种中草药材,通过烘、熏、碾、煎等方法制作, 将苗药与古方完美结合,对跌打损伤、关节痛、颈腰椎突出、腰肌劳损、 关节炎等具有突出疗效,能达到行气活血、散瘀止痛、接骨续筋等目标。
表现形式
对骨折脱臼的整复手法提出“三个还原法则、基本手法和四个要点”。
1.还原法则
还原法则之一∶合则开之;基本手法之一:拔伸法。两断端重叠,缩 短,嵌插或关节移位,在充分固定近段的前提下,以拔伸的力量将骨端拉 开,即以相反的方向用力分开,甚至过伸。 还原法则之二∶开则合之;基本手法之二:挤捺法。将分离开的隆凸 的、成角的两端或骨片以相对的方向结合 还原法则之三∶开合兼之;基本手法之二:旋屈法。两断面背向或螺 旋形分离,将远端面向近端面旋转,靠拢;经拔、挤不能纠正的重叠,用 屈伸(折顶)先使成角,再用挤拔两法达到对位。
2.四个要点
(1)方向准。认清部位,确定方向,减少和避免阻力。
(2)着手轻。接触患肢着力轻,握持力匀,特别在骨骼上,尽可能 减少疼痛,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,使肌肉放松,然后由轻转重。
(3)固定稳。患肢的近端要充分固定,防止患者因痛躲闪,才能充 分发挥拔伸折顶的作用。如用助手的对抗牵引,往往与术者的用力不协调, 忽大忽小,断断续续,如用固定器固定则事倍功半。
(4)牵引长。拔伸的时间要长,是待肌肉的痉挛减退,防御性的肌 紧张消除,一般需要 1-5min,急于求成,则适得其反。 在治疗整复的过程中,必须“心领神会、刚柔相济、相其形势,婉转 运用”临证过程重视手法的施治,强调辨证为先,按摩手法不局限于软组 织损伤,亦可作为骨折脱臼手法整复前后的放松手法,减少患者整复时的痛苦。
中医春天来临,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延续是中医人的使命!中医之技及中医药发展必须走“中医特色”之路,挖掘民间具有“特色,特点,特别”中医之技,让民间好的东西得以传承,别丢失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。中医之路需敞开大门才能强大,让大家在实践中成长学习中进步,成为一代优秀的中医人,回报于社会!